返回首页   添加收藏

首页
特别推荐
理财
贷款
优惠省钱
银行公告
银行新闻
银行招聘
银行利率
外汇牌价
在线经理
银行网点
官网导航

搜索

苹果下载

安卓下载

金融工具

客服

广告
广告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净利润暴跌6成 “消金一哥”中银消费金融怎么了?

时间: 2019-04-23 09:22:51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

  上市公司陆家嘴年报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银消费金融2018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9.27%,实现净利润达5.59亿元。照此计算,中银消费金融已被竞争对手捷信消费金融反超,跌落持牌消费金融一哥宝座。

  在互联网金融都不太好过的2017年,唯独消费金融公司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如今,曾经的大哥中银消费金融最近的日子不好过,不光2018年业绩下降6成,更是罚单满天飞。作为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也没有冲破流量的桎梏。除此之外,中银消费金融代理渠道商乱收费的行为也被市场诟病。

  净利润下滑6成

  对于业绩暴跌,中银消费金融方面表示,2018年,受资本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受限。同时,资金等成本上升,业绩有所波动。

  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经银保监会获准建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国银行占股40.02%,为第一大股东;百联集团、陆家嘴、中银信用卡公司(中银香港旗下)分别持股20.64%、12.57%、12.37%。

  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高速增长,达到约4.4万亿元的放贷规模,增速高达904%。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银消费金融也曾经历了他的红利期。尤其是在141号文出台后,非持牌机构的激进放贷扩张遭到强有力的约束,持牌机构的先天优势开始凸显。

  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的总资产虽然不及第一名捷信消费金融878亿的一半,但是其净利润却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利润最高的公司。联合资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银消费金融资产总额397.91亿元,同比增长47.20%。净利润为13.75亿元,增长率157.78%。

  仅仅一年业绩就遭遇了如此滑铁卢,似乎也影响了其原定的增资计划。2019年4月3日,中银香港披露,博裕及红杉退出其35亿增资计划。

  现金贷风波,痛失第一大流量平台?

  消费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以中低收入的年轻群体为主,超过60%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可以说,有效的获客渠道是消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基础。而中银作为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靠渠道获客。

  中银消费金融财报显示,目前其80%的客户都是通过合作渠道获得的,而二三四五的“2345贷款王”则是他的主力战场。据二三四五未经审计2016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345贷款王2016年发放贷款总笔数411.75万笔,发放贷款总金额62.74 亿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超过13.76亿元。这款现金贷产品面向蓝领阶层、应届毕业生和信用良好的城市白领,提供500-5000元的小额现金信贷服务。

  但若银行仅是资金提供方,银行就丧失了自己的真正竞争力。二三四五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要终止“2345贷款王”产品。公开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与二三四五的合作,确实是中银负责提供资金,而后者提供平台、流量和技术及数据分析支持。

  除此之外,中银消费金融还将获客来源外包给各地的渠道商。而代理商需缴纳“支付保证金”来赔付坏账,而代理商则从经手客户的贷款额中收取3%左右的手续费,作为自身收入。而代理商所获取的3%佣金很难偿还经手客户的不良贷款,再加上推广业务所需场地租金、人员工资等各类之处,迫使代理商以各种名义向客户收取各类费用,以弥补自身收入。

  这种通过代理商申请贷款,代理商代为偿还部分坏账的模式,无疑让代理商有了乱收费的由头,更为中银消费金融带来不少贷款纠纷。

  而近年来,消费金融为了获取流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已经显现。花呗,京东金融,苏宁金融等巨头来依托自己的场景优势反哺到线下,分食市场。而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公司自身的数据、风控、运营优势,使得其获客成本更低,进一步打压传统线下模式。

  与此同时,而后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越来越倚重线上。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尤其前者基本以线上市场为主。而线下业务起家的中腾信也在2015年末开始布局线上,推出 “小花钱包”借贷产品,通过纯线上的模式运营借贷产品,并开发出线上商城增加消费场景。而中银消费金融却鲜有动作。

  负债端、资产端双双挤压

  目前中银消费金融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三大类消费贷款。第一类是“信用贷款”,包括无抵押的信用贷和需要房产抵押的乐享贷;第二类是“商户专享贷”,与商户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合作,将消费金融的申请、使用环节嵌入到消费环境中;第三类是“互联网贷款”,基于互联网方式授信的小额现金贷及分期,该类产品主要有新易贷和信用金。

  截止2016年底,中银消费金融的新易贷、乐享贷和商户专享贷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84.8%、12.37%和2.75%。

  在营业收入中,作为中国银行控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盈利模式和银行相同,依靠利差。

  从2013年到2016年,中银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3%、79.13%、87.26%、90.38%。而2017年上半年其利息净收入为18.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8.8%,占营业总收入比重高达91.5%。

  而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2018年整个金融行业流动性的紧缩给消费金融平台的资金供给带来了很大压力。CNABS数据显示,2018年度个人消费ABS发行规模不足2017年的6成。

  因消费金融纯信用的特性,消费信贷的风控与不良问题一直受到外界关注。2017年末中银消费金融的不良率为2.82%,而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2015年至2016年,中银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51%、3.26%。

  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3度被罚,而备受关注的则是4月因在2016年7月办理部分贷款时,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而收到的罚单,涉及的产品均为“新易贷”。在2018年5月25日,上海银监局就对中银消费金融做出了合计138.68万元的行政处罚,

  而中银消费金融的相关负责人承认,在早期扩张时期,中银消费金融的确存在以‘外访费’、‘动用费’等名目乱收费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合同所约定的年化综合利率超过24%,法院明确这一费用违规,需要调减。

  在消费金融的战场上,获客场景和大数据风控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构建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壁垒而不是单纯依靠资金优势,或许成为了银行系最该思考的问题。

特别声明

银行家园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银行家园立场无关。银行家园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